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三十九章 宝钞之上,雕老朱头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九章 宝钞之上,雕老朱头像(1 / 2)

朱元璋眉头微抬。

朱元璋起身,怒视刘惟谦、李俨:“如何判,你们应该清楚,堂堂刑部尚书,岂能受制于人而是非不明,若是如此,朕如何放心将刑律重典交付你们?”

毕竟宋濂与弘文馆、国子学需要编纂拼音版本的《辞海》,顾正臣此时来正合时宜。再说了这宝钞是他刻画的,给宝钞提举司省了许多事,但也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在如此小的地方刻出人头像,他点子多,想来应该可以解决。

朱元璋起身,将顾正臣的书信递给费震:“你回去之后,仔细研读顾小子所言,思虑其中是否有所不妥,改日朕会问对。”

朱元璋刚想说话,内侍走了过来,低声道:“陛下,太子求见,言说泉州县男献策宝钞。”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朝着殿外走去:“顾小子这次参与到宝钞提举司之事中来,多少有些出乎朕的意料。”

“绝妙在何处?”

费震跪了下来:“臣费震领旨,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朱标含笑:“父皇,正是。”

朱元璋端起茶碗,目光落在那张小巧的纸张之上。

盗贼听闻大喜,不用出手就能弄来粮食,这好事啊。至于秋后,呵,你愿意找谁还就找谁还,反正我们早跑路了。

“其三呢?”

若信仰的是某一个人,比如佛祖,比如一些伊斯兰教教徒信奉的安拉,那这信仰则会具体化,有寄托,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失去,反而会越发虔诚、归顺。

费震收下,谢恩退出大殿。

费震将宝钞恭谨地还给内侍,然后对朱元璋道:“陛下,若泉州县男可以解决在如此小的铜板之上雕刻头像的难题,臣以为头像之举完全可行,利处颇多。”

朱元璋爽朗一笑,对眼前之人很是满意。

朱标眼神一亮,这个时候让顾正臣回金陵一次,倒也是合适的机会。

费震眯着眼。

朱标重重点头:“儿臣想过,顾先生此策极是绝妙!”

费震看着朱元璋,嘴角一动:“盗贼本是百姓,我不过是让他们回家罢了。”

朱元璋伸手,将那张小巧的宝钞拿在手中,瞥了一眼费震,让内侍将这张宝钞递过去,然后问:“说说吧。”

朱标垂手,

费震行礼毕,在朱元璋首肯后起身,身板挺得笔直,不卑不亢,器宇轩昂。

朱元璋暗暗点头,看向刑部尚书刘惟谦、李俨:“费震贪污一案查了两个月,还没有调查清楚吗?”

刘惟谦走出,行礼道:“陛下,费震为大户王全家写墓志,王全确实送了三两银。只是,费震并没有收下,而是当即命人拿着三两银买了八石米,发放给了汉中穷困百姓。现已查明,只是都察院认为,贪污在前,行善在后,有伪善之迹……”

“都察院认为,都察院那么多人,你说的是何人?”

朱元璋冷着脸问。

门口的郑泊应声而出。

“哦,来得倒巧,让他进来。”

朱元璋命人给费震去除脚上镣铐,然后说:“朝廷设了宝钞提举司,只是这提举谁来担任,中书报上来几个人朕都不满意,今日查看刑部文书想起了你。如何,可敢接这一差事?”

朱元璋挥退两人,然后看向费震,打量一番,严肃地说:“朕记得你,你在汉中时,略施小计便收服了上千盗贼。”

朱元璋皱眉。

朱元璋吩咐。

该死的顾正臣,这是大明宝钞,你怎么弄个人头上去,谁的脑袋敢放在这里?

朱元璋两年展开顾正臣的书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抬头将目光投向朱标:“他竟然想要将朕的头像印于宝钞之中??”

洪武二年时,汉中盗贼横行,费震治理汉中,为消除盗贼之患,发出告示,要将数十万石粮全部贷给当地百姓,并说明秋后还给官府。

“顾先生?”

难道说,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像释迦牟尼那般人物,天下人瞻仰供奉?

信仰这个东西,是需要找到具体的人才能支撑起来,若是只提一个空洞、宽泛、遥远的生活状态,那百姓很可能因为看不到,想不到,够不着而失去这一份信仰。

哦,我啊。

太子的话虽然有些超出了自己的理解,什么共同身份,什么信仰,自己并不清楚,但太子所言的好处,还是听明白了的。

没办法,这群领了粮食的家伙,在费震威逼利诱之下,只好从良。千余盗贼,连个水都没打,被一袋袋粮食全给收拾了。

宋元时期,找不到先例。

一个句容知县,怎么会参与到宝钞提举司之事中?

费震仔细看了看,见宝钞设计精巧,而预留出的头像区域,则试图将朱元璋的头像融入其中,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曾有过的事。

朱元璋严肃地问。

朱元璋说出了选择费震的原因:“宝钞之事,牵系万民,朕总需要找一个心系百姓之人来负责。你是一个心中有百姓的好官员,也有能力处理困难。这提举你来当,朕放心。”

刘惟谦不敢隐瞒,低头道:“右都御史大夫陈宁。”

朱元璋颇是有些不满,敲了敲桌子:“那你可问过左都御史大夫汪广洋的意见?”

刘惟谦浑身冒出冷汗,不知如何应对。

朱元璋从桌案上抽出一份文书,丢了出去,文书啪地落在地上:“朕命人察访费震之事,发现他是少有的清廉之官。任吉水知州时,宽惠得民,后来升任汉中知府,善政连连,百姓称道。如今有人告发其受贿三两银,如今事实清楚,他并无受贿于己,而是施恩于百姓,何罪之有?”

刘惟谦、李俨吓得不轻,当即跪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