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女频小说>薛警官探案轶事> 第23章 寻犬记之谷米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寻犬记之谷米饭(1 / 2)

薛异人见了她这姿势,脑袋里发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惊道:“玩笑话,你也信?”

傅女士不说话了,只点点头表示:“只怕真有可能。”

薛异人疑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傅女士还是不说话,只用手指指他后背,示意他赶紧说说身上那些伤疤到底是怎么来的。

薛异人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哎呀,这个跟你说了你也不信,小时候太顽皮,被我爹吊起来打的。”

特别是平公再次复出以后,这年正逢华国大庆,打听到当初南境老夫妇招待他的小米,正是赫赫有名的“八播米”,特意批示调南境八播米进京,用以招待外宾。

再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八播“贡米”被列为国家级名贵米种,一步步走入城市千家万户,更加名扬天下。

薛异人讲到这里,傅女士的脸更红了,尴尬地打断了他的:“别讲了,你这到底是想从精神上激励我,还是想让我精神崩溃呀?”

薛异人正疑惑她的话,却听她的肚子“咕咕咕”,叫得比先前更响了。一个没忍住,直接笑出猪叫声:“原来是故事里的饭刺激到你了,嘎嘎嘎。”

听到这笑声,傅女士反而关心他起来,劝道:“你别笑了,小心伤口又裂开了。”

当年十月,平公、云公带领起义军来到桂省与南境省交界处的富州县,手下一个招降的营长突然叛变,大批起义军猝不及防,惨遭敌人屠杀,平公也与大部队走散,只带领两个警卫在山里打转。

由于连日行军,伤病疲倦,加之饮食不洁,平公患上了慢性腹泻。正在力竭气衰之际,山野里遇到一户人家,叩门求助,老夫妇见平公个子虽然不高,但相貌堂堂、气度非凡,说话和气,立即将他迎进屋。

平公又饥又渴,上前问道:“老人家,我们几个忙于赶路,到现在整整一天没有吃饭了,不知家中可有充饥之物?”

老人随即答道:“家中已无现成可食之物,但嫁到八播的女儿家中近日稻米成熟,托人带来了谷子数升。现做点小米饭不知你们可等得?”

平公答道:“很好,很好。”

傅女士见他夸赞自己美丽,不管出于真情还是为了吹捧,心里总归还是受用的。

只是性子里多少有点倔强,还嘴道:“卖就卖了,总比来到这里,又冷又饿的好。说实话有点后悔了,当时为什么头脑一热,就跟着你跑了。要是跟着王戈,说不定早就有吃有喝,泡上热水澡了。”

说到这里,突然从身体盛五谷某处传来一阵“咕咕“声,原来是肚子在响,顿时,她的脸瞬间就红了,恨不能立即找个地方钻进去。

傅女士道:“怎么办,说实话,下午我也没吃呀!”

薛异人理解她的尴尬,没有再打趣她,只说道:“没办法了,我给你讲个故事,算是精神鼓励吧!”

说完也不想理会傅女士一直狂摇着的头,自顾自地说道:“不说了,先去附近找点东西填饱肚子吧。“

其时雨倒是比先前稍微小了一点,薛异人顾不上身体的伤情,穿过洞口的雨幕,径直走到洞外的稻田,看到一地灌了浆,已近成熟的早稻,胡乱薅了一大把,抱回来扔到火堆里。

傅女士奇道:“没锅没水的,这怎么吃呀?”

薛异人道:“这就是我跟你说的贡米啊。我们现在待的这块地盘,放在古代可

薛异人道:“好,我领你的好意了。但说实话,我想起这个故事来,不是单纯为了刺激你,而是从平公身上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着向四周望了望,似是自言自语:“这死黑哲,一出来就不知跑哪点去了,要是它在就好了。”

傅女士本来想问他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一听这话,再次误会了他,急了:“什么办法啊?啊,你不会是连黑哲也想吃吧,那可是你的亲密战友呀。”

薛异人听了,一口老血差点没直接从口里喷出来,说道:“你什么脑回路呀,我说的是这田野里遍地都是吃的。真拿你没办法,我怎么可能会连黑哲都吃。真饿到那份上,把你吃掉都更好一点,至少我一个人还可以跑得快一点。”

薛异人本来在开玩笑,傅女士听了却吓得紧紧缩成一团。

老夫妇随即生火,现磨稻子现筛糠,现打江水现淘米,不一会儿锅内就冒出了米饭扑鼻的香味。

然后,饥肠辘辘的平公顶住远途羁旅带来的劳累,从老夫妇手里接过来一碗米饭,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小米和软香甜,平公胃口大开,一连吃了三碗,吃完以后,感觉浑身开始有力气,元气在逐渐恢复。

这时联络员带来了云公和大部队的消息,平公当即拜谢辞别老夫妇,一口气走出山沟沟,找到大部队,后来重新创建了两支革命军,开辟了两江革命根据地,书写了华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新华国建国以后,平公经历几起几落,一直惦记那碗曾让他在绝境中重拾斗志的米饭。

傅女士点头道:“如果精神鼓励能抵抗饥饿,那我也认了。”

接着,薛异人便讲起了八播本地流传甚广的那个关于“贡米”的革命家传说。

原来早在华国明清时期,八播米就已被列为“贡米”,为世人所知,每年要“贡百担,进京供皇帝御膳和皇亲国戚享用”。

但外地人并不知道,后来这贡米驰名中外,也与革命先辈平公、云公有些渊源呢。

要知道八播本地属于两江革命老区,还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央派当时年轻的平公、云公,来到桂省千代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当时历史上的桂省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革命斗争环境极为艰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