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2 / 3)

吉就会领兵联合科尔沁部,对虎兔墩或者外喀尔喀用兵了。”朱由检交代了自己的分析,以及一些为了辽东铁骑变得更加精锐的准备,这些准备都让熊廷弼和袁应泰大为振奋。十二营、一人三马,可以说算上本来的四万多军马,朱由检是准备陆陆续续拨七万匹军马给辽东。如果这十二营的战力形成,那么日后仅凭辽东一地,便足以扫北。不过骑兵的培养也没有那么简单,加上御马监还要供应上直兵马,估计等十二营形成战斗力,也得等到两三年后了。“辽东将士的赏银,估计过些日子就能押运抵达,算算时间,我差不多也该回关内了。”朱由检忽的说出了要回关内的事情,这让熊廷弼和袁应泰二人连忙开口道:“殿下、眼下关内纷争,京察还未结束,此时返回关内可不是好时候,再说万岁也曾说过,让您暂时不用回去。”“这我固然知道……”朱由检轻笑道:“但关内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做,辽东有十二万兵马和二位,我已经彻底放心了,但关内还不行。”“京营、卫所的裁撤,还有太仆寺的革新,这些事情都需要我一一去做。”朱由检解释着他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回去,他自然知道眼下不是回去的好时候,但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主要还是因为相比于建虏,天灾人祸更让他关注。小冰河大旱才是他的第一对手,他不可能在辽东躲到明年夏季,等待京察结束才回去。况且、从沉阳到京城一千二百余里,距离太长,万一出现什么事情,他也反应不过来。相比较下、返回燕山大营才是他现在应该做的,再说了、北方兵马眼下都即将是他的人,他怕个甚?就那些文官键盘侠一样的嘴巴,顶多让他觉得有些吵闹罢了。他倒是很想近距离的看看,当只懂得玩嘴的大部分文臣,遇到只懂得用刑的魏忠贤时,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行了、我明日启程,辽东就全赖二位了。”朱由检说的很轻松,包括熊廷弼等人也觉得是这样,这主要还是因为建虏已经被打残了。按照明军这样的骚扰下,估计每年建虏都要折损成百上千的战兵。在这样的僵持战下,建虏不是被拖死,就是等着朱由检带兵扫北,一举将他们覆灭。现在明军距离覆灭建虏,只差了钱粮和人口。辽东无法自给自足,那明军就必须要养活百万灾民的同时进行北伐。这北伐还由南向北最少一千二百里,这样的距离,就是御马监不发军饷,直接将家底梭哈,也顶多能打个半年。五万远征大军的规模,一千二百里路程,最少需要一百五十万民夫运输辎重,十万辅兵保护辎重线才行。这一个月最少要吃三百万石粮,这还只是人,还有运送火药和军械的牲畜呢?古今往来远征超过一千里的战役屈指可数,如明代知名一点的,便是捕鱼儿海之战。这一战十五万明军对七万北元精锐,也是朱元章准备了三年的结果,而洪武朝的财政情况可比眼下的大明要好太多了。如果朱由检不用发军饷,那他倒是可以率七万铁骑出塞,配合上千门五斤炮,一举将建虏荡平。可问题是,他眼下背后还有一群拖后腿的家伙。蓝玉打捕鱼儿海一战,朱元章可是把他的大后方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但朱由检和朱由校两人,说句实在话就是,朱由校也顶多和文官打平手,因为他还缺少了朱元章手中的国子监。如果不是朱由检早就做好了准备,在辽东囤了足够多的粮食,而朱由校又截住了文官想要运走的盔甲厂火药,那说不定原本复辽大捷就变成复辽惨胜了。在没有自己人前,朱由检是不会放心北征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复辽一战结束后,立马收留顾秉谦的缘故。魏忠贤手上的阉党始终是个背黑锅的,只要目的达成就可以全部撸下去了,但顾秉谦不能。或者说、顾秉谦就是在阉党和齐楚浙宣昆、东林诸党党争结束后,站出来收尾的人。只是这些收尾的人不能多,因为一旦多了,就会影响到未来的燕山学子,以及朱由检的革新变法。并且人太多了,也会像阉党一样,吸引诸党的注意。就眼下这种,上百京官,数百外京官的数量就足够了。朱由检要的是他们的资历、听话、和年纪,至于办事情的人,依旧是燕山学子。只要第一批入仕的燕山学子把年纪熬出头,那么顾秉谦这群人也就可以被换下去了。木材嘛、腐朽了就换一批新的就是……带着这种想法,朱由检转身离开了经略府,而熊廷弼和袁应泰作揖的同时,也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只是他们终究没有说些什么,只是低头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处理辽东的军政事务。倒是在朱由检离开足够远后,他才开口对旁边的锦衣卫千户询问起了自己关心的一些事情。“琉球府眼下迁移多少百姓了?”“回殿下、听闻好像有三十多万户,近两百万人了。”旁边的锦衣卫千户马上回禀,而朱由检闻言却皱眉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他为琉球府有这么多人迁移的事情开心,但他更在意这背后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锦衣卫千户恭敬的回禀道:“今岁福建、广东有些地方遭遇旱情,导致了粮价上涨至八百文一石。”“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一听迁移琉球发放粮食和耕牛,便直接举家前往港口搬迁了。”“又是粮食么……”朱由检心头一沉。尽管他知道,自宋末元初,到清代雍正初年,整个阶段都是漫长的小冰期,而小冰河大旱也会在天启七年正式爆发,但他没有想到、这小冰河大旱还没有爆发,就已经表露出这么多天灾了。就眼下这几年的天灾,便让自己处理的焦头烂额。虽然这固然是因为外有强敌,内有贪官的缘故,但天灾却是实打实的。朱由检这段日子算了一笔账,那就是如果大明恢复到洪武年间的赋税,能不能安然渡过小冰河大旱……答桉是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