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都市言情>干宋> 第474章 东京大屠杀(求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4章 东京大屠杀(求月(1 / 3)

试想象一下,夏朝的中国大致上应该是一副什么模样,就不会觉得这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发展迟缓了。

总之,大宰府对于日本而言,极为重要,不容有失。

——现如今日本只剩下其核心区域京畿地区以及周围的四国岛、那古野等地还未被乾军攻占,可乾军的南北两路大军已经对日本的京畿地区合围了,大乾王朝的两只水军也在攻打日本京畿地区的各大港口,而这些地区只要有一处成功被乾军突破,日本的京畿地区可能就危险了。

数日后,北路乾军渡过津轻海峡,在出羽国登陆。

日军想要决战,非常符合李显忠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

总之,不论是南部乾军的主力,还是偏师,只要有一路能取得胜利,日本在南面的门户都将被打开。

更何况,虽然国家尚未真正统一,但统治日本的贵族公卿们却已经早早地腐朽了。

李枢是李存的儿子中又一个很有指挥才能的人,他入伍仅不到两年时间,就被不知道他身份的李显忠给火线提拔为统领,并让能征善战的他担任伐日本一战的先锋官。

而南路乾军的右路军则遭到了四国岛上的武士和僧兵的坚决抵抗,一时之间也未能登上四国岛。

南路乾军的先锋军随后在董先的率领下准备到博多湾登陆。

此战大体上的经过是: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初一,南路乾军的先锋军从合浦(后世的镇海湾马山浦附近)出发后,三日后成功登陆对马岛,全歼岛上日守军。

而日本朝廷的雏形更是直到六世纪才形成。

进入乾军的序列以后,李世辅随乾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同时,鸟羽法皇对各国武士也作出了细致的分工:四国、九州地方的武士在本地加强防御;中国地方的武士防守堪称西门锁钥的周防、长门,并随时准备支援四国、九州的抗战;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驰援京都;奥羽地方的武士也要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简而言之就是,三万多北路乾军仗着北海水军军舰上的超大口径的红衣大炮的覆盖打击,将十万日本武士杀得片甲不留,甚至连一万活人都没剩下。

在这个日本武士的带领下,北路乾军水陆进向南推进。

不过,明眼人全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全都只是暂时的。

除了启用李显忠这个小将担任伐日的总指挥以外,李存又将在中南半岛上大杀特杀,几乎将中南半岛上那些不愿意臣服大乾王朝的人杀光了的宋江和吴用给调到日本,让他们两个一个担任宣抚使、一个担任制置使。

六月十二傍晚,统领李枢(李存的儿子之一)率领本部一千余人登陆壹岐岛,日军守卫率领百余骑兵拦阻,被全歼,守军随后又率两百余骑与李枢部激战,李枢部以虎蹲炮、轰天雷、燧发枪应战,日军不敌,退守城内。

谁都没想到,李存派去收复日本的将领,既不是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赵立、李彦仙、吴璘、赵憨儿、孔愣子、杨沂中、王彦等已经成名的名帅,也不是张宪、牛皋、王德、杨政、郭浩、王胜、王贵、解元、张子盖、赵撙等次之的大将,而是一个名叫“李世辅”的小将。

说李世辅是小将,其实也不尽然,毕竟李世辅如今也已经三十五岁了,只比岳飞小六岁。

可既然这样,为何还要称李世辅为小将呢?

答:只因李世辅出道有些晚。

只不过,前段时间,南路乾军攻占了九州岛,而且正在向周防、

日军主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余部向太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至于被派到这里担任国司之类职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干部。

所以,日本朝廷不得不组织十万大军与乾军决战。

从鸟羽法皇的部署上不难看出,鸟羽法皇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倾国之战。

过程完全可以参考欧洲人与印

李显忠将太宰府作为乾军在日本的大后方,留下都监张狗蛋坐镇这里,同时又留下董先率领南路乾军先锋军清剿九州岛上的日本残军,然后继续亲自率领南部乾军的主力北上攻打周防和长门,想要彻底打开日本的门户。

李显忠又分出一支偏师,由老将王禀率领,前去攻打四国岛。

虽说统制离都统制看着只差一个字,但实际上其间可是有鸿沟一般的距离。

几日后,李显忠率领南路乾军的主力攻到了大宰府。

高丽、金国、西夏、草原、吐蕃、中南半岛都曾有过宋江和吴用的身影。

因此,哪怕有中原天朝向日本大力输入中原文化,想要日本人这么快就从一个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坐火箭直接进入统一的封建国家阶段,也实在是有点儿强人所难。

这里的地形并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距日本的大宰府又仅有一日行程,于是董先于当晚又撤回到船上,准备次日清晨重新登陆发动进攻。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时的奥羽地区,其实也是由日本朝廷征服之前的旧土著割据自治,类似于后世的殖民地,在文明程度上,奥羽地区也就比虾夷地稍稍强一点点。

——抛开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每日、甚至每时每刻都会给李存送回来前线的战报不谈,李显忠也是一个极为细心的人,他不管多忙,每日都会给李存送回来一封战报(如果有时间,李显忠就自己亲自给李存写战报,如果没有时间,李显忠就让参谋代他写战报,然后盖上他自己的帅印。)

李世辅出身于赵宋王朝的将门世家,他十七岁时即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阵。

大乾王朝灭南宋小朝廷时,刘锜攻克延安,李世辅和其父李永奇皆被乾军抓住。

刘锜跟李永奇有旧,亲自劝降李永奇。

在刘锜的苦劝之下,李永奇带着一家老小投降了大乾王朝。

李世辅也在其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