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科幻小说>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91章 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1章 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 / 2)

说起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上个月在米国上市发售的《上帝保佑米国》。

但这次要采访林为民的对象有所不同,竟然全都是米国的时政杂志。

这部小说的销量崛起,离不开百老汇版话剧《追风筝的人》的功劳。

媒体上关于他的报道也引发了米国绝大多数民众的好感,让林为民的名字超脱了“中国作家”“亚洲作家”的范畴,被很多米国人视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作家。

即便是放到世界范围内,

还有《千与千寻》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在米国出版近三年时间以来,总销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册。

自那之后,林为民的名字便成功打入了米国文学界。

发现其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禁止民营公司参与电视剧制作的条件,而且按照其中的条款具备一定条件的民营公司甚至可以申请《电视剧制作临时许可证》。

这毫无疑问就是去年林为民所说的“给涉足电视剧制作的民营企业松绑”,可以默认为政府已经默许民营公司参与电视剧制作。

刘燕铭几人讨论起这件事时,言语中带着几分庆幸,有林为民的提前预告,大家一起合作,涉足电视剧制作领域已经领先了所有同行半个身位。

“您别麻烦了。”王庸生客套了一句又说道:“这次来,是跟您汇报一下《红豆漫画》的情况的。”

更何况,这么多年来依靠着作品,林为民还在米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积攒下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和观众。

作为五份刊物中唯一一份主打少女市场漫画刊物,《红豆漫画》创刊

海晏来到友谊宾馆的房间,几位编剧和刘燕铭、张和平等人都在。

数年之间,他的作品又连续获得托尼奖、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项大奖,影响力更胜从前。

这段时间,《宰相刘罗锅》的剧本一直在修改当中。

在罗杰·斯特劳斯的强力助推下,米国媒体大肆宣扬林为民与理查德·耶茨的友情,成功让林为民的名字走入米国普通民众的视线之中。

上个月,礼部和出版总署正式启动了“5155工程”,这项工程的具体措施是:建立5个漫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大型漫画图书,创立5本原创漫画刊物以帮助近些年来萎靡不振的国漫重振旗鼓。

这一条乍看起来,似乎是堵死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

为此,李新特地又向社里申请了几间门市房。

《季雨季》是文诚影视今年的重头戏,耗费了整个公司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连林为民这个总编都参与其中,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海晏为了这部剧的宣传,独出心裁,与《红豆》杂志合作,以每个月发布演员信息的形式来宣传《季雨季》,收到了奇效。

半年多时间以来,尽管《季雨季》电视剧还未播出,但众多小演员却已经在青少年群体当中拥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也为《季雨季》电视剧带来了大量的关注,连很多媒体都注意到了他们,个顶个的俊男靓女,说不定就是明日之星,这些媒体也在期间跟风进行了报道。

十一过后,这部电视剧终于杀青,现在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后期制作。

在林为民和王庸生讨论着“5155工程”的时候离开国文社的海晏刚刚抵达友谊宾馆。

如果能够保持《一场风雪月的事》的势头,那么文诚影视必将成为国内电视剧制作领域的龙头公司。

那两个月时间里,林为民的名字和理查德·耶茨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米国民众最耳熟能详的作家。

“这也离不开你们编辑部的辛苦。”

除此之外,《情人》《追凶》《燃烧》等作品也都是百万级别的销量,即便是后期由fsg出版社引进的《风声》,在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销量也超过了40万册。

“王老师,来,坐。”林为民见到王庸生,热情的给他泡了杯茶。

9月1日,广电发布了今年的

如今,你在米国街头随便找个路人来问他知道的中国作家,大多数人

首先在作品销量上,这么多年,林为民的作品引进入米国的超过了10部,销量极为出色。

这次“5155工程”的红利,国文社要争取吃到饱。

与此同时,正在连载当中的《季雨季》和《千与千寻》也成功入围“5155工程”中的“出版15套大型漫画图书”,通文社最近也正在筹备以《画王》编辑部和《红豆漫画》编辑部为核心谋求“5个漫画出版基地”中的其中一个名额。

林为民摆了摆手,“不仅是原著小说的功劳,‘红豆’这个名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言情杂志和少女漫画受众几乎一致。《红豆》经营数年,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不提销量已经突破千万册的《霸王别姬》,在刚刚过去的95年上半年,《套马人》的销量也越过了700万册,不断向千万册的大关发起冲击。

林为民靠着沙发坐下,“你说。”

而林为民的小说受到如此大的欢迎,也是有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海晏这次来,是为了配合版权运营部的工作,版权运营部最近对接上了南方的一家文具厂,《季雨季》主打的就是学生市场,这次国文社打算开发《季雨季》系列文具,分成了电视剧和漫画形象两个系列。

海晏在《当代》聊了一会儿,便准备离开,走到走廊上,正好碰到了同样来版权运营部的王庸生。

“王老师!”

“海总!”

两人平时办公离得近,都是熟人,打了个招呼,寒暄两句便错身而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