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科幻小说>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43章 不得诺奖,是奖项的损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3章 不得诺奖,是奖项的损失(2 / 2)

于华并没有惊讶,他自认为了解林老师,知道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于华一脸气愤,“这种记者,真是太不像话了,什么东西!”

林为民将报纸放到桌上,“这几年啊,经济大发展,人们一心向钱看、向厚赚,良心这种东西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了。”

“林老师,这种虚假新闻不能让他们发酵,您得赶紧联系一下报社那边,让他们更正一下消息。”于华提醒道。

于华的话有道理,可问题是恶心就恶心在这。

你说你采访就采访吧,我也挺配合,无冤无仇的,非得篡改我发言,把我树立成一个小人形象,是何居心啊?

林为民有点想不通,他只能把这种情况认定是媒体为了博眼球。

毕竟南方系媒体的下限向来不高。

“林老师!”

于华见林为民盯着文章看了好一会儿也没什么反应,忍不住叫了他一声。

看到这个标题,林为民倒吸一口冷气,uc小编提前三十年出山了?

一篇关于斯特雷加文学奖得主林为民的采访文章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南都周末》的头版,文章不长,两千字左右。

林为民了三四分钟便扫完了,内心只感觉有一种吞了苍蝇的恶心感。

他甚至不用猜,这必定是前几天在机场采访他的某个记者的手笔。

在文章中记者倒是没有胡说八道,基本的事实还是讲的,但唯一的问题是在林为民回答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

团于1984年创办的周刊。

90年开始,“大特写”式的报告文学开始风靡国内文坛,这种由中国作家独创的创作形式在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大量读者的注意,作者们常常用“a市”、“b省”之类的称呼来描绘一个模糊的地名,连报告的主人公都采用化名。

《南都周末》便是这种新颖文体最大的受益者,这两年时间凭借着“长篇连载”、“大特写”、“独创的版式”这三件法宝,《南都周末》在国内报刊界混的风生水起,风头一时无两。

林为民身在出版界,对于《南都周末》的崛起自然了解,但却非常不齿。

凡是看过他们玩弄的那种模糊“地名”、“人名”的所谓“报告文学”,都很清楚其中的含“水”量。

《南都周末》的这篇报道文章九真一假,除了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党和一处问题的篡改,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真实的。

这种情况,想处理还真不太容易。

可要是真这么放任不管,林为民自己都过不去自己那关。

林为民抬起头来,神色沉稳,丝毫不见怒气。

“这刊物你买的?”

“嗯,早上路过报摊,看到有您的头版,就买来看看,没想到……”

于华欲言又止。

林为民脸上露出几分无奈的笑容,“这记者估计是为了博眼球,篡改了我的话。”

这位笔者直接篡改了林为民的话。

“诺贝尔文学奖嘛,要说没想是假的。这事不是我能够决定的,得了是荣誉,不得就是他们的损失了。所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看重。”

几字之差,将他原本的“平常心”变成了一种“骄狂之气”,配合上林为民刚刚获得了斯特雷加文学奖的消息,“小人得志”这四个字立刻跃然纸上,无比形象。

你他么的,不当个编剧真是屈才了!

赵公理,林为民死死的盯着文章的落款,这人应该是那天采访他的记者之一,又或者只是《南都周末》的一个主笔。

这个水不是网文作者的水,网文作者水,至少还有点良心,用的是自来水,可《南都周末》用的水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核污水”。

把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描绘的活灵活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深知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当真是开局一支笔,剩下全靠编,这就是所谓的“大特写”报告文学。

林为民对《南都周末》毫无好感,他也不清楚于华拿来这份刊物的目的是什么,但他只看了一眼,就立马看到了跟自己有关的信息。

《林为民:不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奖项的损失》。

我尼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