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科幻小说>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95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5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2 / 2)

有了属于自己的印刷厂,不管是对国文社还是通文社都是一件好事。

合办印刷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忙完的事,林为民在考察结束之后就没有再关心这件事。

《九州英雄志》是国内

尤其是杂志连载的头条作品《天下

读者们的喜爱不是空口白话,反应到销量上,《九州英雄志》一个月内三次加印,发行量达到了110万份,打破了国内期刊界的创刊号销量记录。

这一大批机器再折旧也得价值几十万,而黄村印刷厂总资产不过50万。

最后经过一番谈判,国文社以铅印设备作价60万以及现金10万入股,成了黄村印刷厂的大股东。

黄村印刷厂也不叫黄村印刷厂了,从此以后鸟枪换炮,改叫燕京国民文学印刷厂了。

新成立的燕京国民文学印刷厂因为有新华印刷厂那一大批铅印设备的加持,产能比以前翻了十几倍,规模堪比一些市一级的国营印刷厂。

就是硬件条件寒酸了一段,不管是厂房、印刷设备都透着一股“小米加步枪”的味道。

找了快一个月时间,终于相中了一家大兴的村办企业。

吃完午饭程早春和林为民带上几个同事,一路驱车来到大兴。

后世大兴是燕京的区,但那是2001年以后的事,如今这里还属于燕京周边的郊县,位于燕京正南方向,距离燕京二十多公里。

黄村印刷厂是村办工厂,规模并不大,平时最多的业务是印刷万年历、挂历、旅游宣传册,产量也不高,厂房倒是很大。

考察完了印刷厂,程早春问林为民:“你觉得怎么样?”

编,什么事?”

林为民将荣世辉的那份寓言集交给他,“这是荣老师生前的作品集,你们编辑室审校一下。”

李新立刻想到了前几天荣世辉的去世,知道林为民肯定是受了人情所托,“好,我这边尽快。”

开完了会,中午吃饭的时候,程早春和林为民坐在一起,问道:“下午有没有时间?”

“什么事?”

国内期刊界的销量天板是《大众电影》,单期最高发行量曾达到九百万份之巨。而通俗文学刊物的天板是《故事会》,单期最高发行量曾达到400万册。

不管是《大众电影》也好、《故事会》也好,他们的销量好归好,但哪个刊物也没做到过创刊号破百万份的创举。

通文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出版社,靠着《九州英雄志》的创刊号在国内出版界一战成名,成为无数同业关注的焦点。

不过就如程早春所说的那样,先解决有没有到问题,再谈好不好。

至少燕京国民文学印刷厂的成立,让国文社将一部分印刷业务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短时间内,这里可以国文社的重印书和通文社的印刷需求,节省不少成本。

未来如果发展的顺利,未尝不可以再扩大规模,上马新设备。

哪怕是发展的不顺利,也不过投资十几万块钱而已,一年节省出来的印刷成本都省出来,再怎么都不吃亏。

“铅印设备没那么娇气,这里地方够用,交通也还算便利,主要是合办工厂的规矩要定好。”

程早春点点头,“我就是看中这规模小,我们能占据掌控权。”

程早春是国文社社长,合办印刷厂的事他是全权代表,简单跟林为民沟通了几句,他便跟村里和镇里的干部聊了起来。

黄村印刷厂规模很小,一年的产值不过百万,盈利更是只有不到十万。

国文社收购新华印刷厂淘汰下来的铅印设备用的是废品价,但拿到黄村印刷厂谈合作就不是这个价了。

“印刷厂找好了,下午你要是有时间就跟我一起去看一下。”

“好。”林为民答应道。

前段时间新华印刷厂要淘汰落后的铅印设备,国文社了不到五万块钱就买下了这些设备。

但国文社没有印刷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人合作。

国营印刷厂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程早春把目标放到了乡镇企业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