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科幻小说>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82章 群星闪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2章 群星闪耀(1 / 2)

今天发布会来了几十家媒体,但能有单独采访资格的媒体却只有几家重量级媒体。

这次柳

这种正规场合很无趣,没有办法畅所欲言,要么在台上站着讲话,要么在下面坐着听讲话。

今天国文社举行金庸作品集的出版发布会,现场来了三十多家大大小小媒体,记者们看到金庸群情汹涌,手中的照相机按个不停。

这就是圈子,别管有多大的矛盾,斗而不破才是底色。

金庸在林为民的陪伴下接受了半个多小时的群访,好不容易才挣脱了记者们的围堵,被带进了小房间进行单独采访。

自五十年代创作

看着这群人以林为民为中心,热络的聚在那里聊天,外围的不少人都发出了感叹。

两届雁冰文学奖、两届米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泥轰的直木奖、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在国内的文学家当中,似乎还没有哪个人能够获得如此多海外文学奖项的肯定,而且还是横跨东西方。

而且清一色都是近些年来在国内文坛上声名赫赫的中青年作家,这些人的作品几乎占据了近年以来国内文坛经典作品的半壁江山。

四月初,金庸作品集印刷完成,已经开始陆续发往全国各地的书店和邮局。

而且这些年他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堪称中国文坛慈善

群星闪耀!

茶话会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结束,嘉宾们陆续离开。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无线电视台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武侠电视剧引进到内地,风靡全国、万人空巷,更助长了金庸的知名度和他的武侠小说的影响力,让金庸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大家。

七十年代开始,金庸的武侠小说小范围的传入内地,到了八十年代,得益于领导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喜爱,他的作品彻底在内地放开,成了无数国人闲暇之余消遣解闷的必备读物。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早在过年之前,国文社就已经在筹备这次活动。

3月30日下午,国文社在燕京饭店隆重举行“国民文学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茶话会”活动。

会场主席台前,分别摆放着由巴老、中国作家协会、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个人和单位赠送的篮,会场的四周则悬挂着巴老、万先生等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为这次社庆所作的书画作品、题词,共计九十余幅。

今天的茶话会活动,国文社请来了很多退休后还健在的领导、功勋编辑、文学界耆老以及国文社这么多年来培养出来的众多作家,规模比之昨天的雁冰文学奖授奖仪式更加宏大。

参会的来宾当中有不少人都出席了昨天的雁冰文学奖授奖仪式。

金庸是今天的主角,提问环节的时候台下的记者们争先恐后,等到发布会结束,这群记者更是直接将金庸围了起来,大有不接受采访就不让走的架势。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后才散去。

这段时间,小说已经创作完成大半,估计再有几天就会写完。

但诡异的是,作为冲突方之一的文协,今天又是国文社的座上宾。

这群作家的代表作几乎都是通过《当代》发表的,其中不少人的责编就是林为民。

社会名望上,林为民不仅是在文学领域,包括戏剧领域,接连在海外获得重量级奖项,民众对他的认可度高的离谱。

当年林为民的《情人》发表,柳飞羽喊打喊杀,听说林为民被停了几个月的职,林为民反手便写了一部《盗官记》将以柳飞羽为首的那群攻讦他的人骂了个遍。

两人一露面,在场记者们的照相机立刻咔咔闪动起来,记者们当然不是冲着林为民,而是冲着他身边的老人。

这两群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年龄很少有低于七十岁的,且都是在中国文学界德高望重。

只说一件事,八九十年代内地武侠小说很多作家所写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为模板创作的。

上次梁凤怡声势浩大的作品发布会有相关部门鼎力相助的成分,而这次金庸的作品集发布会靠的更多的则是他自身的影响力。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沧浪客的《矫龙惊蛇录》,看作者名和书名跟金庸武侠小说没有一点关系,实则写的是《倚天屠龙记》续集、《乾坤残梦》写的是《天龙八部》续集,还有烟波客的《神雕奇缘》,是《神雕侠侣》的续集,等等。

隔了不到一周,林为民再次出现在燕京饭店,他身边陪着的是一位带着金丝边眼镜的老者。

如今八年过去,各种职务、头衔、奖项加身,除了资历方面,柳飞羽对上林为民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

另外还有,笔名、书名都跟金庸没关系,但内容跟风金庸的作品,这类伪作通常是金庸原著的续集,模仿金庸的笔法来讲述全新故事,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应该属于同人范畴。

在程早春这个社长代表全社同志向到会的来宾致辞表示感谢时,不少人的目光都遥遥对准了坐在国文社领导那一排的林为民,一群白发苍苍之中,他那张满是胶原蛋白的年轻面孔格外的引人注目。

万先生坐在林为民身旁,察觉到众多集中在林为民身上的目光,低声对他说道:“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这次的争论啊!”

“看热闹嘛,谁不喜欢!”林为民说道。

程早春在台上感谢完来宾,又开始报告起国文社这四十年来在出版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师生二人则继续在底下低声闲谈。

昨天刚刚获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