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 第165章 三个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三个问题(1 / 3)

杨善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也明白这事儿自己是推不掉了,于是主动站出来道:“臣愿意出使瓦剌,赎回太上皇,请陛下准许。”

“朕准了。”朱祁钰也不废话,直接道:“杨爱卿,你这次出使,朕会赋予你临机专断之权,不仅和谈之事交于你决断,而且赎金也交于你决断,五十万两以下,不必报给朕批准,你直接答应便是。”

“多谢陛下信任,臣必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杨善领旨谢恩道。

这次朱祁钰赋予他的权力,相比于上次出使鞑靼那次,权力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

朱祁钰点点头,道:“那此事就交于你与鸿胪寺办理了,勿要让朝廷失望。”

“况且此事不过是一两句话而已,即便不成,我大明也是掏得起这笔钱的。”

“既然出得起,为何要商议,这不是故意掀起波澜吗?万一影响到太上皇回京,你陈尚书能否承担得起这个责任?”胡濙摇头道。言语中略带威胁。

“我说过,只是商议,也先不一定会因此而继续扣留太上皇,而一旦成功,那节省下来的银子做什么不好?兴修水利,打造兵甲,都比给也先要好得多。”陈循略有些发怒,但是脑子还是很清醒的,言语中还在拉拢大都督府和工部诸人,顺便给朱祁钰递话,毕竟他陈循还是知道的,自从朱祁钰登基以来,有多重视工部和军方。

“好了,好了。”朱祁钰出声打断道:“胡爱卿,陈爱卿,你们两个就不要再争辩了,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王老尚书,你说说吧。”朱祁钰点了王直的名字。

朱祁钰看了看眉飞色舞的胡濙,没有搭理他,而是看向其他人,道:“若是诸位爱卿没有其他猜测,那就先按照王老尚书的猜测计划此事了。”

众人齐声应诺。

朱祁钰缓缓道:“那么现在就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也先提出的条件,朝廷要如何应允?其次,既然瓦剌要和鞑靼开战,那我大明是否要参与进去?还有,太上皇基本上已经确定要回京了,那么如何接待?回京之后如何安排?还需要诸位爱卿商议出个结果。”

“先说第一个吧,也先要的那五十万两银子的财货,朝廷是否全部答应下来?”

“臣会竭尽全力,请陛下等着臣的好消息。”杨善回答道。

朱祁钰突然又补了一句:“赎金能省就省点,省下来多少,朕会从中拿出一成作为你们鸿胪寺的犒赏,由你做主分配。”

杨善大喜,他虽然现在管着鸿胪寺,但是毕竟只是差遣兼管,本身其实并不属于鸿胪寺,中间还隔着个鸿胪寺卿,那才是鸿胪寺名义上的老大,所以鸿胪寺中的少卿和寺丞等人并不是特别信服于他,这次如果能节省下来赎金,那就是他为鸿胪寺众官员争取到的福利,有了这笔福利,再施加一些手段,相信鸿胪寺里自己绝对可以做到言出法随,手下官员无不信服。

朱祁钰说这话,其实也有激励他的意思,自古以来,领导收纳人心的最佳手段不就是发放福利和年终奖吗?后世拿到年终奖的快乐,绝对不是拿到工资可以相媲美的。

在座众人都是对杨善投去艳羡的眼神,很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次出使并不会有什么差池,而且以杨善的口才,谈下来几万两的差额不是什么大问题,十几万两也是可以期待的,鸿胪寺可不是什么大衙门,有资格分钱的也就是少数几个人而已,如果真的拿到一万多两银子分,每个人都能分到一千多两,这可爽透了,要知道,太祖给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里面最低的,对贪官污吏下手又是最狠的,鸿胪寺平时也没有什么权力可以捞钱,这一千多两银子,几乎等同于鸿胪寺官员数年的俸禄了,还是名正言顺拿的,没有一点问题,虽然在座的尚

王直抚了一下胡子,道:“回禀陛下,老臣以为,陈尚书所言略有冒失,胡尚书则有些言过其实了。”

“陈尚书为国为民,心系黎民,我大明国库也并不富裕,能省一些也是好事,最近南京不是遭了雨灾吗?省下来的财货可以拨付给南京救灾。”

“胡尚书所言则是忠于大明,心系太上皇安危,本身也并无过错,不过也先的目的是稳住我大明,避免两线开战,那么就如陈尚书所言,不大可能因为一些财货而有所改变。”

王直将两人的话点评一番,继续道:“不过老臣以为,此事不在于我大明,而是在于也先,如今这些事情都是李侍郎所说,他也只是简单接触了一下,还未完全掌握也先的态度,不知道也先的底线在哪里,老臣建议,再选派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臣出使瓦剌,详细洽谈太上皇回京的诸多事宜。”

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了右都御史杨善,在场所有人,只有他有实际出使的经验,而且完成得还不错,这次也只有他能承担这个重任。

朱祁钰看向户部尚书陈循,点名道:“陈爱卿,你管着户部,先说说你的意见吧。”

陈循略微思索了一下,道:“若是王老尚书猜测没错,那臣以为,这些财货并非是也先的底线,应该还可以与也先商议,减少一二十万两。”

“臣不同意陈尚书所言。”胡濙出声道:“朝廷如今并不差这一二十万两的财货,若是因此激怒也先,导致太上皇无法回京,那我等就是大明之罪人。”

“所以我说的是商议。”陈循反驳道:“这笔钱一定是要从国库出的,而国库里本就是大明的民脂民膏,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等朝臣还是尽量节省才是。”

“也先的最终目的是稳住我大明,以便他征伐脱脱不花,一二十万两银子不足以让也先改变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