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 第463章 想从两只貔貅手里弄银子真的好难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3章 想从两只貔貅手里弄银子真的好难啊(1 / 4)

金濂顿时更急了,气都有些喘不上来。

陈循连忙过去用力抚摸金濂的胸,让他顺顺气,同时对着朱祁钰解释道:“陛下,您不能这么算。”

“去年也先南下,宣大方面的坞堡损毁严重,如今镇守宣府的忻城伯也是上了奏疏的,说这些坞堡反正也已经毁了,不如直接以砖石重建,防御效果更好,只是当时没银子重建,如果要重建这些坞堡,就需要近两百万两,而且此事迫在眉睫,大都督府那面说了,也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南下,没有这些坞堡,恐怕抵挡不住也先的攻势,所以您当时也说了,要优先他们。”

“还有东南战事连绵多年,福建广东的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广州等城池也需要重新修缮,而且还要尽快,毕竟东南雨水多,遇到大雨很容易将城墙冲垮,

一旁的王成站了出来,打圆场道:“陛下,老奴可能有些不同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朱祁钰没好气地说道。

王成恭敬道:“其实陛下方才的故事,让老奴想到了,如今大明西北南三面都有足够的兵力抵御外地,平靖地方,唯有东面的万里海疆,却只有十几个备倭卫,数万人马而已,这是远远不够的,万一有敌从海上而来,自天津登陆,那恐怕京师又要如三年前一般,经历一番战乱了。”

朱祁钰眼睛一亮,赞许地连连点头道:“王成,你说的很好,我大明万里海疆,却只有数万人马防守,连可用的战船都没有几条,这实在是有些不成样子,万一哪天有人从海上而来,我大明如何防守?难道要让朕眼睁睁看着朕的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倒在倭寇的屠刀之下吗?”

“若真是如此,朕一定要追究到底,问题出在哪个衙门,朕就会严惩哪个衙门的官员,以他们的身家来抚恤那些无辜牺牲的子民!”

不过金濂比自己资历深,自己没办法和他去抢,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弄个第二份也是不错的。

“这首诗你们自己拿回去誊抄一份不就好了,朕的这手字真的有些拿不出手啊!”朱祁钰连忙谦虚道。

他小时候也是学过毛笔字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笔总是不够稳,写出来的毛笔字歪歪扭扭的,很是难看,对于这一点,金濂等人也是知道的。

没想到金濂这次却不打算放过朱祁钰,坚持道:“陛下放心,此文卷臣只会收藏起来,绝不会对外示人,所以陛下不必担心。”

朱祁钰无奈,刚想答应下来,却突然想到一件事,出声问道:“金爱卿,陈爱卿,朕这个故事讲完了,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吗?”

“好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循一拍大腿,高声叫道:“此乃高义,臣佩服。”

金濂也是点头道:“正是如此,老臣没想到陛下居然有如此高洁的胸怀,难怪您敢设置政务院,让臣等执掌朝廷文政,根子原来在这里啊!”

朱祁钰有些不好意思了。

如果知道后世的事情,肯定能够轻松猜到,那位林大人就是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林则徐,他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着,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死后谥号文忠。

他是民族英雄,留下的诗词自然不同凡响,尤其是这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是流传百年的名句,对于金濂陈循这种文臣的影响,那简直可以用恐怖如斯来形容了。

金濂听皇帝都这么说了,和陈循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问道:“陛下,您就直说吧,到底要户部拨付多少银子出来,为备倭卫打造战船?”

哼!这群文臣果然都是这样,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都是一毛不拔的。

朱祁钰冷哼一声,狮子大开口道:“五百万两。”

“多少?五百万两?”金濂一听就急了,立刻拒绝道:“陛下,您还是放老臣告老还乡吧,五百万两,国库拿不出来。”

“你们方才不是说了吗?光是春季,商税就收了三百八十万两,今年更是可以达到一千八百万两之巨,五百万两连三成都不够,有什么拿不出来的?”朱祁钰立刻反问道。

金濂抱拳拱手,正色道:“为君之道,在于明察秋毫,不可令忠臣灰心,亦不可畏惧外敌行莫须有之事。”

朱祁钰无语,转头看向陈循,陈循恭敬道:“陛下,臣以为,为臣者当为国分忧,不惧艰险,辅佐陛下成就盛世。”

“你们就领悟出这些道理?”朱祁钰黑下脸来。

这两个家伙明明知道他说的海防之事,却没有人说正事,扯的都是那些虚了吧唧的东西,这也让朱祁钰有些不耐烦了。

金濂和陈循也不想回答,回答了皇帝肯定会顺水推舟要钱打造战船,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国库刚刚富裕一点,这两个貔貅可不想现在就从国库里掏银子。

其实不只是文臣,站在一旁的王成听到这两句诗之后,都感觉到热血沸腾,一股气息直冲天灵盖,恨不得立刻就能带兵杀到那个番邦小国,直接灭了丫的。

朱祁钰摆手,拒绝道:“ 金爱卿,陈爱卿,这只是一位故事中的名臣所做的诗句,与朕无关,你们就不要再夸赞了。”

金濂立刻摇头道:“不,不,不,这个故事老臣也是第一次听说,应当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那么这首诗也只有可能是陛下所作,老臣斗胆,请您御笔亲题,重新写下这首诗,老臣要作为家训流传下去。”

陈循也是立刻道:“陛下,臣也想要一份。”

他是看出了金濂的老奸巨猾,光是这首诗,就绝对有传扬天下的能力,再加上皇帝御笔亲题,那就是这世上的第一份,这可是宝物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